海东工业园区·海东河湟新区

首页> 走进园区> 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5-08-19

海东工业园区是青海省人民政府2010年12月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园区总规划面积137.67平方公里,下辖临空综合经济园、乐都工业园、民和工业园、互助绿色产业园、化隆巴燕·加合市级经济区和循化现代产业园。按照“承接全国东中部等地产业转移,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聚集区,加快东部城市群建设构筑产业支撑体系”的发展定位,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特色农畜产品加工、有色金属深加工、食品加工及旅游文化用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信息产业、节能环保和现代服务业等十大产业。乐都工业园规划面积17.94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钛合金装备制造、高端装配式建筑、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民和工业园规划面积23.29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铝精深加工、硅系列延伸加工、耐火材料、盐湖资源精深加工、新型建材等产业。互助绿色产业园规划面积20.37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青稞酒酿造、农畜产品加工、文旅产品加工、食品、饮料、医药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循化现代产业园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发展食品加工、旅游文化用品及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化隆巴燕·加合经济区规划面积7.8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基础原材料、废旧资源回收加工、复合材料、无机材料、新能源、农畜特色产品加工、矿泉水及饮料等产业。2018年9月,省政府将海东工业园区临空综合经济园更名为海东河湟新区。更名后,在海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园区立足长远,深入研究《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和海东工业园区功能定位、产业布局,正确处理好新区与西宁、兰州和海东之间的关系,认真学习借鉴雄安新区、西咸新区等国家级新区的主导产业和战略定位,组织国内知名机构深入研究发展方向、定位、布局。明确河湟新区发展定位为:将海东河湟新区打造成为青海新经济的增长极、海东在兰西城市群中部崛起的重要引擎,成为践行“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的典范新区。产业定位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四大产业。2019年4月,海东市人民政府批复《海东河湟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年),新区规划面积43.3平方公里,至规划期2035年末,人口规模达到21万人。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青海要加快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2021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提出“希望青海在碳达峰方面先行先试,落实全国统一要求,为全国能源结构转型、降碳减排作出更大贡献”的重大要求和殷切嘱托。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大要求,以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为统领,以奋力推进产业“四地”建设为抓手,统筹加快青海零碳产业园区建设。2022年9月,省政府批复《青海零碳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园区规划面积22.09平方公里。明确以绿电为基础,以发展零碳产业为核心,打造锂体系为主的电化学电池产业、光风氢能为主的新能源多能融合产业、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基于绿电能源利用的大数据科技低碳产业及支持零碳产业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的“4+1”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