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17 来源:综合办公室
海东市启动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以来,海东工业园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海东工业园区成立了由主要领导负责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职责清晰、层层落实、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同时,海东工业园区营造浓厚氛围,把习近平总书记民族团结工作重要论述纳入园区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引导干部职工增强“五个认同”,树立“四个与共”理念。借助门户网站、LED大屏等载体,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广泛宣传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切实提升了党员干部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自觉。
二是聚焦民生保障,巩固创建成果。园区高度重视保障民族宗教信仰自由,针对搬迁7386 名信教群众、12 座清真寺的情况,在高铁新区整合建成 3 座清真寺。在拆迁安置就业保障方面,高铁新区已安置 31273 人,涉及汉、回、藏、土等多个民族,园区累计发放各类征迁补偿款 79.94 亿元,还助力 2736 名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与此同时,园区还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1000 余件,信访案件办结率超96%。
三是推动产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近年来,园区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产业“四地”建设,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四大产业,在推动新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过程中,扎实推进民族工作。截至目前,园区入驻企业99家,涉及各民族人数2563名,累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02.6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76亿元。2025年上半年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7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1.92亿元;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37.3亿元,以产业硬实力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打牢基础。
四是促进教育均衡,深化交往交流。强化教育投资,规划设置大中小学校12所,青海荆楚中学、明志中学已建成运行,青海警官职业学校等院校建设顺利推进。园区协助玉树河湟中学完成用电、用气管网对接及生活垃圾消纳等配套保障工作,推动该校在海东河湟新区正式投用。该校建筑面积超5万平方米,首批招收800名玉树籍学生,配备优质师资和现代化教学设施。这一举措不仅满足了玉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搭建了重要平台,是园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又一重要成果。
五是搭建多元平台,丰富创建内涵。园区机关积极落实“一联双帮”,节庆期间,园区领导带队,8个机关党支部前往联点乡(镇)药水泉村,慰问脱贫户、老党员等。同时,在两节之际开展送温暖行动,为困难员工、工人发放慰问物资,为环卫工人对接免费早餐,并联合园区税务局打造职工之家,拓展服务功能。此外,积极参与市民族团结办举办培训班,配合组织妇女徒步、硬笔书法比赛等活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载体多元化。